首页 财经热点正文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热门资讯网 财经热点 2021-09-29 11:13:40 0 0

34年间,华为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2020年,华为全球总营收大约9000亿,员工约20万人——成为中国纯粹的民营企业中,无论是员工数量、收入,还是研发投入,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企业。深究背后,靠的是它持续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和持续有效的用人方法。


虽然企业不能复制,但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却值得学习,本文为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学习华为三部曲”作者邓斌老师在正和岛《行走的智囊团》中进行的主题为“华为管理之道”的分享,内容有删节,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述:邓斌 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学习华为三部曲”作者

编辑:邓春阳

来源:正和岛

很多老板经常谈到“以奋斗者为本”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聚焦于华为究竟是如何践行“以奋斗者为本”,谈谈我的一些观察与认识。

01、当个体被赋予能力,改变的是整个世界

在谈“以奋斗者为本”时,首先要确定谁是奋斗者?这是华为人的惯性思维,他们不管是向任何顾问或老师学习新东西、新知识,首先都会先想清楚这个东西的边界是什么,即先定义这个东西是什么。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明朝末年,我国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骚扰,倭寇凶悍,国家大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对此国家束手无策。直到戚继光的出现,他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打法击溃了倭寇。

他的胜利有两点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

1.人不对,则事不成

当时,朝廷喜欢选贵州、云南、广西一带的人当兵,而戚继光却另辟蹊径选择义乌、金华等东南沿海的渔家子弟来当兵。差别在哪里?在于源动力不一样。前者是奔着军饷来的,后者则是因为倭寇侵扰他们的家乡,欺凌他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这时他们首先想的是把倭寇赶出去,还他们一个清静的家乡,军饷只是其次,他们觉得跟着戚继光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期望,所以他们愿意追随戚继光抗倭。

这就是第一个管理启发“激发意愿”,你的员工跟着你,如果让他们认为这个事情是老板的事情,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事情就会很难办。假设戚继光当年带的是从贵州、云南、广西招募来的兵,我估计他很难有歼灭敌军六千的战绩。

2.单打独斗没未来,团队合作才是趋势

戚继光是头脑清醒的人,他知道倭寇都是武功高强的日本武士,一个可以打十个,想靠训练渔家子弟提升武功之后抗倭是一件很难成功的事情。但是,任何一个武功高强的人都有软肋,这就需要找到他们的软肋。

这些武功高强的人就像企业组织中技术好的人,他们普遍都有一个软肋就是——协作精神差。企业家可以看自己公司技术或者业务最牛的几个人,基本上都很高傲,这就是人性。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倭寇们会怎么想?你是倭寇,我也是倭寇,凭什么我听你的话。虽然这些武士武功都很高强,但是他们不愿意相互协作,这就给戚继光找到了击溃他们的切入口。

戚继光把戚家军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编制是13个人。一个小组长负责举旗,其余的人分别持有短刀、盾牌、狼筅(又叫铁扫把,几丈长,用于干扰视线)、长矛(远距离进攻的武器)等不同兵器。每次训练要求13人必须都参加,训练他们进就一起进,退就一起退,走就一起走,也就是训练重点在于队伍协同性,而不是个体能力

经过训练之后,戚家军开始抗倭。在倭寇还没靠近时,戚家军小组长口哨一吹,旗一挥,狼筅手发起进攻,戳倭寇的眼睛,干扰他们的视线,然后长矛手出击,挑倭寇心脏,这时心脏和视野都受阻,短刀手在盾牌手的保护下,靠近倭寇,进行近距离刺杀。戚家军就用这种阵法一举歼灭了六千倭寇,这是什么概念?当时,几个倭寇就能嚣张地控制一个县城,现在歼灭六千倭寇,你想一想就知道这种打法多有效。

这个阵法后来被称为“鸳鸯阵”,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如何给团队成员“赋予能力”。戚家军如果一个个体去打倭寇,肯定打不赢;如果变成一个组织攻打,则倭寇武功再高强都顶不过这个组织。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我给国企、央企的领导讲课时经常说:“有一个部门你们应该对它很敬畏,这个部门叫组织部。组织部为什么牛?它能够让一个本不胜任这个工作岗位的人胜任到这个工作岗位。所以我们谈“以奋斗者为本”实际上就干了一件事,赋予能力。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从戚继光选兵和布阵中得到的启发。

有了这个导入之后,我们看看华为的实践。在1998年3月23日,华为颁布的《华为基本法》里就对“奋斗者”做了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内驱力强,即高度的自尊心以及强烈的成就欲望。

什么样的人才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很多年来,华为人是来自哪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农村考上985、211高校的研究生,他一个人是整个家族,乃至全村的希望。任正非用八个字概括他们“胸怀大志,一贫如洗”。因此,奋斗者要有高度的自尊心以及强烈的成就欲望。

第二个假设,不完美的英雄。

为什么有些时候聘用一些员工,领导者总感觉员工有这个或那个问题。英雄哪有完美的,优点越突出的人缺点往往越突出。比如,农村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视野不够开阔,所以从2013年到现在华为引入了很多“少年天才”,开始优化调整人才结构。

农村孩子勤劳肯干,确实是奋斗者,但是他们通常擅长做从1到N的事情,不擅长做从0到1的事情。例如,你牵一头猪到他面前,你说这就叫猪,他们会画很多猪出来。如果他们从没见过猪,你让他们把猪画出来,他们是画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就是从0到1的事情。从压根儿没见过猪变成猪就放在面前,这种事情通常得靠天赋和超强想象力。所以,华为这几年敢于花200多万年薪聘请少年天才,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需要对人才结构做结构性调整,而不是靠大家努力学习。

第三个假设,奋斗者往往有了功劳之后容易凌驾于组织之上。

从1998年开始,任正非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这句话写到了《华为基本法》。当时人民大学的教授写的时候只写了“不迁就员工”,后来任正非拿起笔补了三个字“有功的”,从而形成“不迁就有功的员工”这么硬气的语句。

为什么很多企业老是做不大,停留在那几个亿就是上不去,就是领导者被有功的副总裁绑架了,你想动他的地盘,调一下他的业务,调不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组织,变成一个团伙了。

第四个假设为结果负责。

奋斗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结果,没有结果的奋斗者只能叫劳动者,奋斗者就是要有结果。

有了这四个假设之后,就得要开始激励奋斗者。在激励的过程中,华为有两个导向。

第一个导向,导向队伍的冲锋和奋斗者。

导向队伍的冲锋和奋斗者,即“以奋斗者为本”,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只抓前头那批人,只要前面这批人是冲锋的,对他们的激励到位了,剩下的人就会前赴后继地跟上,企业就会越打越强。

为什么强调这个导向?因为很多企业习惯导向于对员工过去功劳和苦劳的认可。员工在领导者创业时,跟领导者一起打天下,有一天员工能力明显不够了,这时是调整他还是不调整他会很难办。如果领导者调整他,他就认为这个领导者过河拆桥,当年我对你这么好,现在企业做起来了,就把我拿下了。如果以过去功劳为导向的话,就不是“以奋斗者为本”,是以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本,以旧情为本,只承认过去。

第二个导向,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企业要保证组织的均衡发展,避免短期行动,同时防止高工资福利对企业的威胁。

“以奋斗者为本”就要分配,分配时你会发现很多短视行为。比如,大家都希望今年进行业绩的全部分配,但是如果分了明年要做什么,以及在分配时,股票分配多少,奖金分配多少,要不要提工资……你发现这些都是解决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问题。

有了这个的导向,就要开始对员工进行激励,华为“以奋斗者为本”有两个激励方法: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究竟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还是以精神激励为主”?对这个问题,曾任华为人力资源部总裁和总干部部部长的吕克,做了一个很精辟的阐述,他说“物质激励是组织激励的基础元素”。

很多领导者总是说“以奋斗者为本”,但是我就没看到他给员工们分钱。如果领导者老说“以奋斗者为本”,却不舍得分钱,那这个组织激励的基础元素就没了,谈什么东西都没用。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只谈钱,除了分钱还是钱,这种公司肯定也不会是伟大的组织。这就是吕克所说的后半句“精神激励是伟大组织的引擎”,也就是发动机。

下面围绕这两点,举案例给大家解读。

02、物质激励: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都解决了

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华为的分配理念是“不让雷锋吃亏”,鼓励大家做“雷锋”,在物质层面上保障让“雷锋”不吃亏,让“雷锋”得到合理的回报。任正非说:“你看我们公司像一个列车往前走,列车往前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火车头。”

尽管一些企业期望自己的企业是动车组,实际上很多公司其实都不是动车组,还是绿皮火车,真正靠的还是火车头。所以,领导者要给火车头加满油,也就是必须要让前面拉车的奋斗者感受到物质富饶带来的快感,即让他觉得在这里当奋斗者确实有前途有奔头,让他捞到实惠,他自然就有动力了。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华为有一套自己的激励体系,华为回报员工的唯一途径是“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所以体系中出现了“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规则。基于这个评价体系,华为构建了ESOP(股票)、TUP(期权)、ESOP1(普惠级ESOP)等激励机制,使大家更有动力。

任正非说,“我这30年大部分工作都是用于分钱,将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都解决了。”

其实,分钱很不容易。华为如何分钱?华为把钱分成四种。

1.长期激励

因为华为不上市,股票本身不是真正意义的股票,本质上是剩余利润分享,只有在职或者退休的员工才享有,员工离职后工会把它直接收回,就没有了。这对华为老员工很友好,但因为后面股票涨得越来越高,新员工买股票的积极性降低,所以,在配股过程中,老员工就逐步成了既得利益者。

这就是为什么一家公司越做活力越低,因为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形成了两个对抗阵营,老员工不想拉车,新员工说凭什么我拉车,两边都在摸鱼,这样的组织不可能有活力。

2.中长期激励

为了解决新老员工对抗问题,华为推出TUP(Time Unit Plan),可以理解为期权,企业直接分配给员工,不用花钱买,但与他们每年的绩效直接挂钩,滚动增减,这种期权只有五年的有效期,五年后清零。

所以,员工要不断地往前奋斗,才可以让TUP持续的越来越多,分红和长期激励的股票一样,但不需要花钱购买,且有一定期限(5年)。

3.奖金激励

华为的奖金完全和员工的作战单元挂钩,以奖金包的方式发放。奖金包直接给到团队,用这种方式依次再往下分。这是分配过程的一个基本逻辑,和作战单元强挂钩,如果作战单元不好,后面就很难有奖金发放。

例如,2012年华为拿出125亿发年终奖,主要都发给运营商业务的员工,而余承东管刚接手的手机消费者业务还没起来,他就要借钱给自己的员工发年终奖,这就是典型的与收益挂钩。到2018年、2019年华为的手机业务起来了,这时消费者业务的员工奖金就很多,然而运营商业务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长很慢,所以分得很少。因为,这就和作战单元单元有关,要划清各个BG之间的奖金怎么分。

还涉及一点,后端部门怎么办?后端部门很简单,和前方的作战单元的挂钩,如果你辅佐的产品线或者前端支持的项目赚钱了,比如按0.6的比例来拿奖金包就好了。

4.基本薪酬

华为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对基本工资、福利管控的比较严。因为福利、基本薪酬往往只能上不能下。行情好的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如果遇到疫情、中美贸易战等问题,生意难做了,领导者能给员工们降工资吗?

如果总监级以上的员工降薪10%,大家就会觉得企业怎么还要降薪呢?降这10%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反而搞差士气。所以,企业要从一开始就要定个基本调子,不试图给员工太高工资,抬高了员工的期望值,因为想下调就特别麻烦,要把固定的问题可控化。

作为《打胜仗》作者之一的宫玉振教授在其著作《善战者说》中讲了一个故事,可以进一步说明物质激励的意义。

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当时拥有正规军约200万人,加上其他军事力量共430万人。人民解放军只有61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和后方军事机关人员共127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3.4:1。国民党却打不过共产党?很重要的一点,是机制问题。共产党提出了一个让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要注意顺序很重要,先打土豪再分田地,不是先把田地分了再打土豪。华为用的激励机制和毛主席打天下凝聚大家的逻辑类似,不用授予制,用获取分享制。什么叫获取,对应前面“打土豪”;什么叫分享,对应“分田地”。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获取分享制符合两个导向:第一,导向队伍往前冲锋的人。所以你会理解为什么你有一些同学在华为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还要去非洲,因为他不去就没有位置,必须要往一线走,要去离客户近的地方才能够有机会;第二,构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分享机制,即怎么把分享系数和奖金包进行合理的切割。

03、精神激励,绝不是鲜花掌声,而是给足权力

如果只有物质激励,会导致企业铜臭味特别浓,企业的员工就会很短视。

例如,你给员工10万元奖金,他们就可以拼命往前跑,如果没这10万元,就没有人愿意干这件事。大家都花精力去“打粮食”了,就没有人愿意干那种可能在三、五年后才可能“打粮食”的事,去营造土壤的肥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个金牌销售可以短期内完成200%、300%的销售业绩,但如果他调走或者跳到竞争对手公司,接替他位置的人可能三年都缓不过来劲。因为,他已经把这块地掏空了,却根本没有给这块地施肥。

所以,一家企业一定要有强大的内驱力,即强大的精神激励,让员工觉得自己在这里可以成长,大家真的是奔着一个愿景、使命、价值观在做事,这样才能做出接近伟大的企业。

对于奋斗者,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可能与其有一定距离,那奋斗者关心什么呢?个体成长性、环境公平性和积极向上的做事氛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下图,企业首先要有一位领导者,下面包括两个角色,管理者和专家。从这两个角色的价值贡献角度来看,他们受到一样的尊重,但是他们做价值的方式截然不同,专家靠自己的洞见获得价值,而管理者自己没有绩效,他的绩效来自于上司给予的资源支持以及下属的贡献加合。第三个角色是员工,这几个是企业内部角色,还有一个外部角色客户。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当某个角色遇到问题或环境突变,假如没有人做任何引导,员工基本上会以他的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会以领导者为中心。如果按照这个路径走,这时只有领导者在“以客户为中心”,他操心、着急,却没有办法。想一下,领导者离客户这么远,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所以这样的组织会越走越臃肿,最后就是很多组织的状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即每个人内部的公关都是行家,但是遇到对手就被打趴在地。

组织按这条路径走的时间越长,领导者就越累,因为组织能力没有培养起来,企业抓不住大机会。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既然客户是价值的终极创造者,那谁离客户最近,是员工。所以,第一步员工要“以客户为中心”。从戚继光抗倭的案例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渔家子弟都打不过倭寇,但是组成一个团队打败倭寇就绰绰有余。

组织给员工加了力量,在管理学上叫“赋能”,管理者给员工“赋能”。

比如,员工带着管理者去拜访客户,在早会过程中管理者要员工做项目调整,但是员工能力不够,管理者让张三来帮他半个月度过这个时期。管理者帮员工补上他的短板,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发展,这就是管理者的“赋能”过程,也是管理者“以员工为中心”。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思维就是要追求整体最优,要把最重要的资源给到真正在拉车的管理者,这个时候领导者“以管理者为中心”。当领导者按这条路径走,越到后面就越轻松,越到后面越有信心,越遇到黄金的不确定性越高兴,因为对手跟不上你,用这套机制就能够战胜他。

华为主张“以领导者来赋能管理者,管理者赋能员工,员工面对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精神激励体系。这一点重不重要呢?我经常进企业去做课程,做咨询时,发现做到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重要在哪里?

很多公司真正的奋斗者向企业求资源,想把手里的项目好好做下去。但是,无论他做什么,都拿不到资源,他呼唤炮火的这种声音越往后端传递也越小,传到老板那里听到的都是好事情了。因为,每一层管理者往上传递的过程中,都很巧妙地把信息进行处理,报喜不报忧,这就导致一线员工觉得在这家公司这样做下去肯定会牺牲在一线。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如果这个一线员工“聪明”,宁愿回到后端做综合部的部长或董事会秘书团的成员,在老板的身边写文字,都不愿意回到一线当大区的总经理,因为太辛苦了。在这种企业只有没有关照的员工,才会到一线。按照这套逻辑,基本都是没人罩着的人,才被扔到一线去打天下,假如企业用这种打法,遇到了华为这种团队,基本上一下子就被消灭了,为什么?一个成语叫“田忌赛马”,一等马跑三等马,华为用最猛、最有内驱力的人与你那些被扔到一线去的人作战,消灭你是绰绰有余的。

从2006年以来,为什么任正非在每一年的讲话都在讲“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这是构建“以奋斗者为本”的精神激励非常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要把精神激励理解成,给他一个掌声或一个小红花,不要把华为人想得这么幼稚,他们不可能听你一讲就相信,他们在乎我在这家企业有没有话语权。

我在企业做咨询时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基本上和他们开一天或半天会,我就知道这家公司是什么导向。因为公司普遍有两种导向,一种“以技术为导向”,另一种“以客户为导向”,当然“以老板为导向”除外。

怎么区别“以技术为导向”和“以客户为导向”?看哪一个人敢大声讲话、拍桌子,讲到一半突然跳起来指着另外一个人的鼻子骂,调查一下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发现都是市场部的人,就可以总结这家企业叫“市场驱动型”,因为背后是老板在撑腰,腰杆子才这么硬。

尽管他们的起薪比做研发低,但他们在这家企业做销售感觉很威风,因为他们在受到客户挤压或对手打压时觉得没事,老子回到后端有一堆人可以出气。这种东西是精神文明里人性的一部分,当领导者的人一定要理解他们,要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在前线作战指挥的权力。

华为把这个逻辑固化在“推拉结合,以拉为主”流程里了。大家谈到流程总是喜欢用“流程推行”这四个字,华为却很不喜欢“推”字,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员工是不是在用力推车,却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面员工拉不拉车。这就是为什么华为要坚持一定要到一线做流程变革,而不是在总部做流程变革。因为一线员工是被压迫者,他们平时被繁琐的流程搞得焦头烂额,巴不得把这个流程砸成烂泥当他可能从老板那里拿到变革流程的权力,就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华为所有的流程变革全部是“以客户为中心”,即它的中心点在客户,我希望大家理解“以客户为中心”是写在华为人的血液中的,是他们DNA中的一部分,这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让企业围绕着以一线为起点,把后端支撑部门的资源拉往一线,整个过程都是“以拉为主”。

华为特别喜欢“拉”字,比如,开电话会议经常说把谁拉上来。为什么是把他拉上来,不是推上来?因为“拉”是主动用力的过程,“推”可能是被接受方,谁也不知道后方有没有用力推,这时就会导致企业很多资源浪费了。

今天就和大家简要分享到这里,更详细的解读,请阅读《打胜仗》和“学习华为三部曲”(《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成长之路》《华为学习之法》),谢谢大家。

华为再刷新纪录,9000亿营收震撼世界!背后是这3条用人哲学

版权声明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热门资讯网本站立场。
若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ao5.com/news/3182.html